澳门永利娱场官方网教师刘小龙《赵壹〈非草书〉辨伪》被《榆林日报》转载
时间:2023年12月08日 23:19 发布: 浏览量:
A+
A-

澳门永利娱场官方网党总书记刘小龙,作为我校榆溪书社专职书法指导老师,其论文《赵壹〈非草书〉辨伪》一文,刊于《书法导报》第47期(2023年11月22日)第四版“书法理论”专版。2023年12月8日刘小龙《赵壹〈非草书〉辨伪》被《榆林日报》转载。澳门永利娱场官方网全媒体获悉后,第一时间就该论文的选题、研究、撰写过程等进行了采访。

刘小龙说,历史上,尽管动机目的不同,但作伪历来有之:从西汉李陵《与苏武书》,到东汉私改兰台漆书;从曹魏曹囧假托曹植的《六代论》,到吴国陆喜托名诸葛亮的《西洲清论》;从西晋郭象剽窃向秀《庄》注,到北魏高允有意错录崔玄伯诗作;从刘宋新渝恵侯收集伪劣“法书”,到唐代李华假称《祭古战场文》为前人所作以诱导萧颖士评价,诸如此类,皆为例证。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作伪的产生、辩伪的途径、学者的态度等,唐人刘知己曾深刻阐述。

我之所以撰写《赵壹〈非草书〉辨伪》,是由于煌煌厚重的汉晋书法史,似乎主要靠这篇中唐才出现的《非草书》来做文献支撑。近百年来的书法史,不管是民国时期马宗霍先生的《书林藻鉴》,还是祝嘉先生的《书学史》,以及建国后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各种书法理论史、发展史乃至大学书法教科书,在论及汉晋书法的时候,多以《非草书》为强证,好似一桩千年铁案,难以撼动。《法书要录》固然是中国第一部书论总集,辑录中唐之前书论近四十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历史文献。但辨伪存真,应该是文史研究者的职责之一。近代史家严耕望先生就曾强调慎重对待史料,而史家陈垣先生更是从史源学的角度提出“史源不清,浊流靡已”的真知灼见。张彦远“不下一注脚,不参一评跋”的辑录,更提醒后学在使用该文献时,要采取审慎态度。

十几年前,当我第一次看到《法书要录》中的《非草书》时,就感觉不对味:一是首篇书论冠名“后汉赵壹”,而第二篇则直接转到东晋王羲之。右军《自论书》及《题笔阵图后》的真伪姑置不论,仅时代跨度就足以让人起疑,因为中间跳过了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而卫文载于《晋书》。更重要的是,今本《晋书》成于太宗贞观末。张彦远辑录书论,何以弃近求远?再者,范晔《后汉书》赵壹本传不言《非草书》,《隋书》明载赵壹文集在梁代已经亡失,偏偏到了唐宣宗时期却出现首尾完整的所谓后汉赵壹《非草书》,不由令人生疑。二是该文文风不类东汉人,且其遣词造语与赵壹所处时代及个人遭际也多有抵牾,对历史人物的称谓闪烁其词,仅张芝(后人认为)就有“张君”“有道”“张子”“张生”等称呼,不合常理。至于其“上比下方”之词及“匆匆不暇草”等,与正史所载张芝事迹亦多不合,尤其误解“故不及草”之“草”义,更是令人疑窦丛生。因为对中古史稍微熟悉的人,多相信汉人不至于看到“草”字就认为是草书之义。何况赵壹并非目不识丁的面墙之徒,而是被范晔列入“文苑传”的文学之士。凡此种种,皆让我心生疑云。

当然,十多年前,学力不足,无力撰文以释疑虑。但多年来,该文的真伪一直盘桓胸中,窃以为这是关乎合理阐释汉晋书法史乃至文艺思想史中的一个大问题。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对我有很大启发。随着敦煌文书的深入研究及不断出土的汉简佐证,大体可知赵壹所处东汉桓灵时期(146—189)的所谓草书,当是章草,或是独体草书。至于上下勾连为主要特征的今草,则出现在东晋二王时期。所以我决定在现有史籍当中搜罗材料,考其真伪。

我用“竭泽而渔”这种最笨最原始的办法搜集材料,主要翻检两《汉书》《三国志》《晋书》一直到《旧唐书》等正史,因为正史涵盖了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及典章制度等方方面面。在反复阅读《晋书·卫恒传》的过程中,从《四体书势》论草一节当中的人物称谓中发现了疑点,随即请教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白平先生,他是我读研的老师,又是研究古汉语的专家。他说:“文中所涉之人,如其名与字皆清晰,则称名与称字之异,可作为一个疑点提出。晋至唐,历时已久,唐人修《晋书》,引用材料,必为传世者,不会轻易妄补。”这话对我鼓励极大。自此继续在《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当中挖掘史料,虽不能说爬罗剔抉,但也是孜孜不倦,大体勾勒出关于张伯英的“上比下方”之词最早源自西晋末年挚虞的《三辅决录注》,这样就从根本上动摇了《非草书》所征张伯英之事的可靠性。在这一点上,是我用功最勤最费心的地方,虽然论文不尽人意。

在论证过程中,主要是先通过史料证明张怀瓘《书断》中的诸多论断多为臆断之辞,不惟人名地名错误,其所持观点可商榷的地方也很多,借此以证他说的“赵壹贬草之论”不可信。因为在《法书要录》前,关于赵壹《非草书》的说法,只有他这一句话。再是论证《法书要录》当中有伪作,王羲之《题笔阵图后》即为一例,至于《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张彦远认为该文为南齐王僧虔所录,也是错误的,实际上就是王僧虔自己收集的,以此来说明该录所谓“后汉赵壹”《非草书》也不是板上钉钉的真货。

在廓清外围后,就主要依靠文本辨析,尤其是通过汉晋士风差异、张芝家世、赵壹遭遇、梳理才性论的历史流变等,全面辨析《非草书》当中的讹误,最后得出该文不当出自东汉赵壹的结论。

刘小龙说,拙文《赵壹〈非草书〉辨伪》本来是书稿中的一章。原稿字数4万5(正文2万7,脚注1万8),因为自认为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搜罗了不少史料来支撑观点,行文不免枝蔓繁芜。先后请教文学院客座教授呼东荣先生,李晓虎博士、澳门永利娱场官方网杨雨佳教授、刘英曼博士等,经恩师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景宏业先生、白平先生等建议修改,删减为1万7字(注4千)后,刊发于《书法导报》。说到见报,他深有感慨地说,拙文的发表,首先是要感谢读研时的两位恩师及责编姜寿田教授!姜先生是《书法导报》“书法理论”专版的责任编辑,是中国书法理论方面的权威专家,出版专著《中国书法理论史》《魏晋南北朝书法史稿》等,主编《中国书法发展史》《中国书法批评史》。按理说,像《赵壹〈非草书〉辨伪》这种质疑成说的文章,有时不易发表。姜先生的担当,让他对“学说乃天下公器”及韩昌黎“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二语有了切身的体会感受。

他接着说,该文发表后,书法理论及文艺界的专家学者,如王登科、刘若望、朱中原等先生都给予评价。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王登科教授站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角度上,认为该文展现了作者的学术功底与学术理想。我想这是王教授对我劳心费力搜寻史料的安慰和鼓励。贺智利教授则从书法史的角度出发,认为该文对进一步探究汉晋书法史有抛砖引玉作用,这也是对我的鞭策与激励。

最后,当问及在书法理论道路上的打算时,刘小龙老师说,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尤其是书法升格为一级学科后,有待探究思考的问题很多,包括书法的本质、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书家个案研究、西方美学理论阐释中国书法的利弊、传统文史哲的学习等,都是研习探究中国书法绕不开的重要问题。

我们期待刘小龙老师能在书法理论上写出更多更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更期待他的书法理论专著能早日面世。

编发:高晨钊

录音:张淄荑

拍摄:闫海博

作者:李伟凤

复审:钟梅

终审:刘小龙

继续阅读